千长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2-12-08 08:10:08 来源:网友投稿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全面监督》观后感5篇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惩治腐败,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构筑起惩治腐败的立体网格,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6篇

篇一:《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全面监督》观后感 5 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惩治腐败,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构筑起惩治腐败的立体网格,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织密笼子,推动制度管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党的纪律、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干部监督和选拔任用着手,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管住权力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生命线越筑越牢。

 刀刃向内,推动刮骨疗毒。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十八大以来,每年都交出漂亮的反腐成绩单。其中,2017 年至 2019 年,惩治中管干部 61 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 86 人,省管干部983 人。持续高压反腐态势,有效震慑了腐败分子。

  思想塑造,筑牢廉政脑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强廉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和党性教育等方式,坚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弘扬了我国廉洁自律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有效拧紧,不想腐的党风、政府逐步形成。尤其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洗礼,内心有担当、行动有作为,不想腐、不愿腐的意志更加坚定。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旗帜立场始终如一,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未动摇。全党同志、全体人民见证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历史转变。

 02《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过去在一些非中共党员这样的领导干部当中,存在着这样一种不受约束的思想,监察法颁布之后,实现了对所有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给各级监委依法履行国家监察职能,提供了法律的依据。

 习总书记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作为党员干部,要敢于斗争,勇于担当,争做模范先锋,争做人民的好公仆。

  作为党员干部,首先要牢固把握思想这一关口,不断增强思想觉悟能力,不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强化自己的内在动力。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增强信心、增进自觉、鼓舞斗志,切实增强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意识。作为党员干部要自觉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在任何情况下,面对任何的诱惑,都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将权利关进制度的笼子,让权利在阳光下运行,始终将权利的运用置于人民的监督之下,心里装着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具体深入落实到实际工作中,真心实意地为人民群众谋福利。

 二要善于创新。强化创新的意识,无论在工作方式方法,还是在解决突出棘手问题上,及时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方式方法。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自觉打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挣脱经验习惯的束缚,勇于在理念思路、体制机制、方式方法方面突破常规。此外,党员干部要学会创新的方法,实践来源于理论的指导,一要向书本学习,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把握大局方向;二要向群众学习,从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中细细读懂工作创新的价值所在;三要从实践中学习,通过逐步探索从成功实践中找到借桥过河的捷径。在大力推动创新时,要一针见血,抓住实际工作中的痛点、难点去落实突破,才能打破工作中瓶颈,以此带来新的机

  遇。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担当需要新作为。对党员干部而言,要积极进取,努力工作,争做时代的好先锋、好模范,用心激励勇字精神,勇于将担当作为压实在肩上,才能在困难中拓展发展新路,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03 党委书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如果不领导纪检监察工作,反而带头违纪违法,必然导致作风和腐败问题多发。

 乡镇党委书记作为乡镇党委大班长的领导班子核心,怎样扮演好这一核心角色,值得认真探索和思考。

 一、讲政治顾大局,坚定政治立场。

 一是强化政策理论指导,加强党性修养,提高理论水平,政治上清清白白,有正确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的书记; 二是要强化带头引领,提高业务工作和政策水平,能够熟悉掌握和准确理解党在农村的现行各项政策,并用党的政策引导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是要谦虚好学,俗话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要学会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失成败,努力积累经验,要学会向实践要答案,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增长工作的实效性; 四是要加强有关岗位知识的学习,以解决知识恐慌和本领危机,提高法制水平和依法行政能力,做依法行政的表率, 工作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

 二、讲廉洁健肌体,坚定从严治党。

  一是坚持开展中心组学习,党委书记以身作则,端正自已的学习态度,纠正自身的思想错误,不断武装头脑,掌握党和国家的第一手政策,传达好上级的各项要求和部署,将工作有效落实,通过不断学习,提高素养筑牢思想防线,坚决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别人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 二是开好民主生活会,严格按照上级要求,针对民主生活会上查摆出来的问题,特别是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一件一件抓整改,建立整改清零制度,用看得见、摸得着的 整改实效取得群众的认可,引导班子成员也要正确对待他人提出的批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是完善制度、加强监督自律,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村级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完善村干部两问一晒履责过程管控机制确,落实好《村级重大事项申报》、四议一行两监督、民主评议等制度,强调村级重大事项先党内、后党外的规矩意识,促进党员干部谋事干事,加强自我监督,时刻管好自己的言行。

 三、讲作为重实效,坚定为民服务。

 三是能干事。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迎难而上,一抓到底的精神,做事高效首先在乎一个勤字。勤体现在三个方面,即手勤、脚勤、脑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切不可惰性缠身,否则就会误事、误民。要立志做策马奋蹄的先行者,万不可做得过且过的撞钟僧。

 四是善处事。人的一生经常会面对进退得失,与人交

  往难免会出现磕磕碰碰。进退得失之际如何选择,磕磕碰碰之时怎样处理,这其中就有一个处事风格的问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一名乡镇党委书记,以什么样的风格处事,直接关系到党的威信和形象。有的人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遇荣誉就上,见责任就推;有的人遇到事情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生怕便宜了别人,亏欠了自己。这都是风格不高的表现。风格不高,威信肯定高不了,就难以让人信服信任,就会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一名领导干部有人格魅力,很重要的就体现在处事的高风格上。我们讲高风格处事,并不是简单地提倡见荣誉就让,见责任就揽,而是说想问题、办事情要有更高的站位,在处理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时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对待组织、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个人。高风格处事体现的是高风亮节、是思想境界,更是一种眼界和胸怀。眼睛盯着事业发展的大局,心里装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在对待个人进退得失时就会多一份坦然,在处理同志之间的关系时就会增几分大度。对待事情要有平常心,对待事业要有责任感。以这样的态度处事,就会扎牢成就事业的根基,就能树立起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就能以人格的力量推进事业的健康发展。要带头勤政为民,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为群众谋利益,带头开拓创新,在创新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干出自己的特色。

 总之,作为党委书记,恪守职业道德,坚定政治信念,坚持

  政治信仰,经得起诱惑,守得住清贫,保持健康的肌体,才能够以自身的浩然正气带好班子成员和其他干部,清正为民,造福百姓,成为一名合格的乡镇党委书记,为世人所称赞,为百姓美名扬。

 04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播出。该集大篇幅披露了金融领域一起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案件;赖小民案。赖小民以及华融公司多名原高管现身说法,反思华融公司监督缺失的问题,接着纪委监委在片中对强化金融企业监督开出药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组织领导有力,让监督成为指导方向的无影灯。习近平总书记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规矩制度,首先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让党员、干部以监督明方向,以制度为遵循。

  执行落实到位,让监督成为查准问题的显微镜。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查处对制度执行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

 问责追问紧跟,让监督成为根除病灶的手术刀。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一把利剑,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从是否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推进党的事业角度出发,提高问责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要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通过精准问责,起到问责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让干部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才能达到压实责任、激励担当的目的。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05《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企业的纪委它主要的问题是独立性、权威性不够,所以就造成了不敢监督,不愿监督,

  监督缺位,监督不力。派驻改革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企业内设纪委改设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本质上属于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所以它的监督力度就大了,权威性和独立性自然也就有了,那么监督的效果呢,也就出来了。

 要全面监督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全面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各级党组织在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部门主动扛起强化监督的政治责任,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打通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衔接障碍,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化,从点滴抓起,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谈话提醒、教育警示,让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全面监督就要坚守职责定位,切实增强监督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理念,增强监督自觉性;突出重点,增强监督针对性;创新方式,增强监督精准性;注重整改,增强监督实效性。善于运用监督成果,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定,完善防控措施,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职能部门科学决策、秉公用权、依法履职。

 要全面监督就要强化协同联动,注重各种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常态监督,勇于实践探索,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把工作成果固化为制度,深化

  规律性认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找出症结,寻求解决办法,确保各项工作依规依纪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篇二:《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播出。该集大篇幅披露了金融领域一起影响极其恶劣、教训极其惨痛的案件;赖小民案。赖小民以及华融公司多名原高管现身说法,反思华融公司监督缺失的问题,接着纪委监委在片中对强化金融企业监督开出药方。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组织领导有力,让监督成为指导方向的无影灯。习近平总书记记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指导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的规矩制度,首先要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组织领导,要构建领导有力、执行坚决、监督全面的制度执行领导机制,让党员、干部以监督明方向,以制度为遵循。

 执行落实到位,让监督成为查准问题的显微镜。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职责定位,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

  督,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切实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查处对制度执行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

 问责追问紧跟,让监督成为根除病灶的手术刀。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问责是一把利剑,也是一把手术刀,为的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要从是否有利于加强党的建设、是否有利于推进党的事业角度出发,提高问责的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纪效果;要健全制度执行问责机制,通过精准问责,起到问责一个、震慑一批、教育一片的效果,让干部真正把责任扛起来,才能达到压实责任、激励担当的目的。

 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确保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必须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切实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企业的纪委它主要的问题是独立性、权威性不够,所以就造成了不敢监督,不愿监督,监督缺位,监督不力。派驻改革之后这种状况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企业内设纪委改设为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本质上属于上级纪委对下级党组织的监督,所以它的监督力度就大了,权威性和独立性自然也就有了,那么监督的效果呢,也就出来了。

 要全面监督就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加强全面监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各级党组织在履行主体责任的基础上,推动部门主动扛起强化监督的政治责任,有效发挥监督职能,打通党内监督和外部监督衔接障碍,推动日常监督常态化,从点滴抓起,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党员干部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时,及时谈话提醒、教育警示,让党员干部不犯错、少犯错,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全面监督就要坚守职责定位,切实增强监督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理念,增强监督自觉性;突出重点,增强监督针对性;创新方式,增强监督精准性;注重整改,增强监督实效性。善于运用监督成果,及时督促有关部门健全制度规定,完善防控措施,

  规范权力运行,确保职能部门科学决策、秉公用权、依法履职。

 要全面监督就要强化协同联动,注重各种监督形式有机贯通、形成合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常态监督,勇于实践探索,大力弘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坚持边实践、边总结、边完善,对好的做法及时总结提炼,把工作成果固化为制度,深化规律性认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研究分析,找出症结,寻求解决办法,确保各项工作依规依纪依法、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全面监督》观后感 《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提到:监,这个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在目前能识别出来的 1000 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就有监这个字,监描绘的是一个人俯身低头面对盛水的器皿,本意是以水为镜照视自己,于是引申出自上视下的意思,又引申出监察、监督等含义。这个字走过几千年,外形几经演变,其核心含义却一直沿用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大力惩治腐败,不断扎牢制度笼子,构筑起惩治腐败的立体网格,反腐败斗争取得明显成效,赢得人民群众广泛赞誉。

 织密笼子,推动制度管人。国家之权乃是神器,是个神圣的东西。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

  约和监督。不关进笼子,公权力就会被滥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从党的纪律、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干部监督和选拔任用着手,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管住权力任性,取得了明显成效。党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关于防止干部带病提拔的意见》《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修订了《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党规党纪的笼子越扎越紧,党的纪律生命线越筑越牢。

 刀刃向内,推动刮骨疗毒。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十八大以来,每年都交出漂亮的反腐成绩单。其中,2017 年至 2019 年,惩治中管干部 61 人,中央一级党和国家机关、国企和金融单位干部 86 人,省管干部983 人。持续高压反腐态势,有效震慑了腐败分子。

 思想塑造,筑牢廉政脑子。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加强廉政教育、红色文化教育、思想道德和党性教育等方式,坚定了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弘扬了我国廉洁自律的优秀传统文化,党员干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有效拧紧,不想腐的党风、政府逐步形成。尤其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来,广大党员干部思想受洗礼,内心有担当、行动有作为,不想腐、

  不愿腐的意志更加坚定。

 从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决惩治腐败的旗帜立场始终如一,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目标任务从未动摇。全党同志、全体人民见证了反腐败斗争从胶着状态到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的历史转变。

篇三:《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完善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制度,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紧盯关键少数,强化对中管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各地各部门党组织,纪委监委也在探索如何加强对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

 抓好纪检监察工作要敢于监督。监督是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障。当前,脱贫攻坚已到了决战决胜、全面收官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着力补齐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在这个关键时刻,每个纪检干部要保持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要不折不扣的将这些优惠政策落实,把事情办好,层层的把责任落实下去,加强对基层干部的权力监督,从苗头,倾向性问题抓起,早发现、早提醒、早处置,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之中去工作生活。当前,反腐败斗争还没有取得彻底胜利,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纪检监察干部,特别是基层的纪检检察干部要时刻保持警惕,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紧盯不收敛不收手,突出重点;严查政治问题、经济问题,清除党内政治隐患;防范“围猎”、查处甘于“被围猎”腐败分子;严格依规依纪依法精准的开展工作,这些都需要纪检检察官干部有斗争精神,保持敢于监督、敢于斗争的精神。

 抓好纪检监察工作要善于监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不仅需要有足

 够的斗争精神,敢于监督,更要善于监督。做好纪检监察工作要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统一性的人和事作斗争,需要有足够的素质能力来支撑。日常监督工作中,各级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强自我提升,获得更多本领,在工作中寻找更好的监督方法,从源头开始监督,全过程监督,并做到抓少数重点。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全面提升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能力水平。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求,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满足感、安全感。从敢于监督到善于监督,将纪检监察工作严格落实到底。

篇四:《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20 关于《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 5 篇

 《国家监察》是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小偏整理了2020 关于《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心得感悟 5 篇,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一

  《国家监察》是反映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成效的五集纪实专题片,通过案件当事人现身说法,进行深刻剖析和忏悔,又针对这些案例进行深入点评和分析,警示教育党员领导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守对党的信心和信任,为全面从严治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2010 年 9 月 1 日,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秋季学期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如果从专题片中反面典型看,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通过听取深刻忏悔,我深刻意识到坚守理想信念是每一位党员同志永葆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强大根基。革命战争年代,有的党员经不起“血与火”的考验,叛党投敌,成了怕死鬼。和平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也有一些党员和领导干部经不起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的考验,变成腐朽分子,究其原因,是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或者丧失理想信念,精神上“缺钙”,患上了“软骨病”。现实中有的党员对政治信仰含糊其辞、语焉不详;有的党员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中寻找精神寄托,热衷于烧香拜佛;有的党员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有

 的党员甚至崇尚西方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丧失信心。这些现象和问题都值得我们高度警醒和深思。

  当前,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状况看,大多数干部理想信念是坚定的,政治上是可靠的,但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还得从学习和实践两方面着手,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让理想信念成为永远的灯塔。一方面,我们要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学习马列主义、“****”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先进典型、模范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道德风范;另一方面,我们要将学习的精神付诸于实践,联系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联系个人的工作实际,努力在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努力做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人。

  《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二

  近日,观看了《国家监察》专题片,给了我很深的感触,很强的震撼。通过片子,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关于党和政府的工作内容,更是增强了对党和政府的信心,树立了明确的思想路线。相信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四个全面”一定会取得好的成效,从而更好地为人民谋福利,送福祉。

  党对反腐的力度逐年增大,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反腐,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持之以恒的决心与力量,同时也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或看到一些批判党腐败的言论,的确,腐败是存在的,但是,我们更应该看到党的努力与效果,支持党的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去使得我们的党更加优秀。

  尤其是通过《国家监察》这一专题片,更是生动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反腐的成果,向所有人敲响了警钟,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警示人们。并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那些违纪违法的官员更深刻的了解明白腐败的危害性。我觉得这个点的意义是非常巨大的,它不仅警示后人,更是给这些落马的官员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们

 真正的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重新做回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我觉得反腐败这件事不仅仅是针对政府官员,我觉得它同样适用于我们每一个人,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坚持原则,守住底线。就像王晓光等人之所以堕落为腐败分子,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注意改造自己的思想,没有坚持原则,没有守住底线,以至思想蜕化变质,最终走上了腐败的道路。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所以,我们都要认真学习,认真反思,好好做人,实在做事。

  我相信我们的党能够全面建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也一直在路上。就像太阳的光芒,永远照耀大地,永远奉献自己。

  《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三

  昨天晚上,央视播放的《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揭露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原副主席白向群的贪腐过程。他说,收受的第一笔贿赂,是在第一次当上“一把手”之后,第一笔贿赂就高达***万元。金钱来的如此容易,导致他对金钱的胃口越来越大。

  当上“一把手”就贪,恐怕不是白向群一人。现实中还有许多“白向群式”的人。有的人在生活会上剖析自己,开玩笑地说,自己手中没权,想贪污也没条件。有这种思想的人,应该说,大多是“白向群式”的人。这种人,一旦当上“一把手”、主政一方,就会露出“真面目”。

  想一想,如果白向群第一次贪污后,组织上就对他作出处理,既是对他本人负责,更是对组织负责。可是,有多少人会想,白向群当上“一把手”,就那么胆大,就开始伸手呢?

  我们设想一下,白向群在走上领导岗位特别是担当“一把手”之时,党委上会研究过没有?组织部门考察过没有?纪检部门查过没有?肯定研究过、考察过、检

 查过。但为什么就没有发现白向群的“真实面目”?可见,研究是走过场,考察是走程序,检查是走形式。这“过场、程序、形式”一走,党委上会自然而然就是“水到渠成”,自然也成了“走过场”。现在,各个地方每年要选拔大量的干部,如果都象这样走过场,又有多少“漏网之鱼”?

  从白向群身上,我们可以吸取的教训有三:一是讲政治,要看实质,不要只看表象。相信白向群也经常在口头上“讲政治、守规距”,组织部门、纪检部门,特别是党委不能只看表象,不看实质,要真正把干部的真实面貌识别清楚。二是干部监督要真监督,不要等出现问题了才上手。常言道,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干部送到位之后,不要撒手不管,而要经常监管。特别是上项目、动干部、开工程之时,更要加大监管力度。切不可平时放手不管,出了问题才管。到那时,最多就是“亡羊补牢”,但损失已然造成。三是干部真正能上能下。现在,有一个不好的导向,就是干部只能上,不能下。政治过硬了,能力强了,自然能上。但是,一些干部在上去之后,发现“政治不硬、能力不强”,也没有哪个部门让他下来。谁都不认为是自己的事,已然是“不犯错误不下,犯了错误才下”。应该形成一种新的导向,就是“政治不过硬者下、能力不够者下、干不了工作、干不好工作者下”。就象教育上一样,老师教育不好学生,可以调整到后勤部门,绝对不能滥竽充数、误人子弟。干部工作也一样,绝对不能尸位素餐,占着位子不干事。要腾开位子,让政治过硬、有才能的人上。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适其用”的局面。

  《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四

 反腐败,要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着手,构建起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三道坚固“防线”。

 强化思想教育,构建“不想腐”的第一道防线。花花世界,诱惑甚多,凡尘众生,面对财物、美色等诱惑,稍有贪婪,意志不坚定,并会陷入腐败的万丈深渊。因此,要构建起教育制度体系,把干部的廉政思想建设纳入预防腐败的范围,探索定期接受反腐败思想教育等方式,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信念和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构成“廉洁光荣、腐败可耻”的行为价值取向,做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从思想上筑牢预防腐败第一道“防线”。

  强化制度设计,构建“不能腐”的第二道防线。要通过制度设计,增加不法分子围猎干部的难度和避免干部大事要事一人拍板定调的情况发生。如:规定哪些事项需经过党委会讨论并通过才能实施,哪些事项应经过纪委监委审核等形式,避免地方党政一把、单位一把手权力过大、过于集中等现象,做到有效限制一把手大事要事一人拍板定调的弊病。打造干部即使想腐败都没有机会的制度设计。只有构建“不能腐”的第二道防线,才能有效预防腐败行为,特别是重大腐败行为的发生,避免对社会带来重大危害。

  坚持高压态势,维持“不敢腐”的第三道防线。如干部越过第一第二道防线,即越过预防腐败防线,实施了腐败行为,那么要依法依规给予坚决的惩罚。一方面让腐败分子依法受到惩罚,让其知道腐败行为得不偿失;另一方面,对潜在的腐败分子也是一种震慑,让其摄于反腐的高压态势,不敢摸腐败这颗“高压线”,从而达到一般预防作用。

  反腐败,要着重构建起不想腐、不能腐的第一、第二道预防腐败行为的防线,把腐败扼杀在未实施行为之前,才能有效避免对社会造成损害,同时起到保护干部的作用。但,如果腐败分子已越过第一第二两道防线,实施了腐败行为,要果断给予党纪国法处罚,彰显反腐败威慑力度,才能在达到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作用。总之,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是一个有机整体,在不同阶段发挥着不同

 作用,要整合反腐败的“三道”防线,构建起反腐败网络,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势作用,最终杜绝腐败行为的发生。

  《国家监察》专题纪录片观后感五

  1 月 12--13 日,央视播放的专题片《国家监察》共五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

  通过观看该专题片,原来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理解不深不到位,看了专题片,理解深刻了,也比较到位了。不仅让思想和灵魂受到洗礼,受到了警示教育。

  “严”字当头,磨砺依规执纪的利刃。党的十八大以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重拳出击反腐倡廉,以党内监督作为重要抓手,以建章立制固本培元,全面从严治党取得辉煌成就。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风建设一直在路上。《条例》从原来的13条扩充到27条,严字当头的主基调始终不变,全面从严治党从治标为主走向标本兼治、纵深发展。从思想到行动,从线下到线上,党纪法规的“牙齿”日益齐整、锋利,已然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威慑力不断增强。

  “实”字为本,厚实实事求是的基石。党的十八大以来,各位阶、各领域、各层面、各环节的党内法规制度建设有序展开,形成了以党章为根本、若干配套党内法规为支撑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体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强决心和科学部署,为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供了可靠制度保障。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党内法规的生命力在于实施,问责的震慑力来自公信力,事实、依据、程序是公信力的基石,《条例》始终将“依规依纪、实事求是”作为党的问责工作的首要原则,在执行实施过程中必须紧抓不放、一以贯之。

  “准”字落脚,激发负责守责的动力。《条例》新增加了“权责一致、错责相当,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同时将原本的“分级负责、层层落实责任”修改为“集体决定、分清责任”,体现了党的问责工作精准性进一步提升,

 为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激情和活力注入动能。弘扬正气、祛除邪气是健康党的肌体的目标,如何精巧使用问责的“手术刀”是当前摆在各级纪检监察组织面前的重大课题。各级党组织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让有为者有位,既要问责一人警示一片,又要防止问责泛化简单化,在彰显党纪刚性的同时体现组织的温暖。

  国有国法,党有党规,党纪严于国法。精准使用从严治党的利器,提高党的问责工作政治性、精准性、实效性,必将推动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坚强保障。

篇五:《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3 篇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 观后感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部署。近日,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的五集电视专题片《国家监察》在各大媒体平台亮相。专题片以讲述反腐倡廉故事等形式,反映了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成效,深入学习后,获益匪浅。

 这次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一个亮点就是监察委员会同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办公,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纪委监委合署办公,虽然是“两块牌子”,但是这里边凝结着的却是“一个初心”,那就是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起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笔者认为要践行好这个“初心”,还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用力。

 聚焦一个“全”字,持续深化对公权力的监督。“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马克思强调,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对公权力运行进行监察的行政监督机制,也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成果之一。因此,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必须聚焦“全”字,深化对公权力的监督。要推进监察职能全面覆盖,推动监察职能向基层延伸,建立起统一指挥、上下联动、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人员监督“无死角”;要推进纪法全面贯通,把执纪和执法贯通起来,实现执纪执法职能“双落实”;要推进监督网络全面严密,将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等贯通起来,形成严密有效的监督网。

 聚焦一个“专”字,持续开展问题专项整治。专项整治是重点论的集中体现,以问题为导向,聚焦突出问题集中发力,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抓手和载体。近年来,我们聚焦扶贫领域腐败问题开展专项整治,通过抓思想认识、抓主体责任、抓上下结合、抓部门联动、抓作风转变,整治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这就启发我们,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要用好“专项整治”这一法宝。要亮出“专”的态度,紧盯重点领域、重点问题,做到专门调查、专门研究、专门部署、专门巡察、专门整治。

 聚焦一个“民”字,持续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廉者,政之本也,民之惠也;贪者,政之腐也,民之贼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向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亮剑,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因此,在新的起点上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就要坚守人民立场,在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上展现新作为。要压实“两个责任”,层层传导压力,运用好“四种形态”,把纪律规矩挺在前;要抓好联动发力,加强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履职规范、权力制约、流程可控的制度规定,扎紧制度的“笼子”。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 观后感

 2019 年初的时候,一部由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摄制的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工作专题片《红色通缉》在央视频道播出,看得观众们大呼过瘾、拍手称快。2020 年新年伊始,

 又一部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播出了,从 2020 年 1 月 12 日至 16日在中央一台晚 8 点档播出。

 据介绍,该专题片一共五集,分别为《擘画蓝图》、《全面监督》、《聚焦脱贫》、《护航民生》、《打造铁军》,选取 20 余个近两年来发生的真实事例、案例,赴天津、湖南、四川、吉林等 20 多个省区市和中央纪委国家监委 7 家派驻纪检监察组实地拍摄,采访纪检监察干部、有关被调查人及涉案人员、群众 330 余人,生动讲述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的故事。节目一经播出,便凭借权威的视角、生动的细节及精良的制作,赢得群众们的热烈反响。

 《国家监察》第一集《擘画蓝图》谈到监察法出台后首名被查的中管干部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被留置后,在他家中发现有一间堆满了茅台酒的房子,数量达四千多瓶。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法规室副主任夏晓东表示:“王晓光把这些已经倒到坛子里的年份酒又分批倒入了自己家里的下水道。看到他弯着腰在卫生间里倒这些酒,他的妻子感叹,扔也扔不掉,喝也喝不了,送也送不完,倒也倒不尽,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看到这里,有不少网友吐槽:“这么好的茅台,我们喝不起,人家却用来冲厕所。”“终于知道茅台为什么这么贵,原来是有人倒掉来拉高价格。” 满屋的茅台酒只是王晓光诸多违纪问题中的一个,而他通过暗号、接头、密谈等手段瞒天过海、逃避检查,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当专

 案组将证据摆在他面前时,他不得不承认了犯罪事实。2018 年 9 月,王晓光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2019 年 4 月,王晓光一审被判 20 年,并处罚金 1.735 亿元。

 还记得当年《人民的名义》第一集中的经典桥段吗?侯亮平抓巨贪赵德汉的场景,那满屋 2 亿现金的画面。以至于很多网友开玩笑,“我的梦想很简单,只要一堵墙,一张床、一个电冰箱就够了。”这一画面在《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中真实上演。2018 年查处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在调查过程中,专案组在北京某小区发现了赖小民藏匿赃款的一处房屋,里面有多个保险柜,存放的现金达两个多亿。画面当中是一摞摞一捆捆整整齐齐的百元大钞,真是相当震撼。

 赖小民表示:“就在里面铁柜里,铁皮柜,一分钱都没有花,都放在那里了,最后组织上都收了。所以我说要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最后又不敢花又不敢用,还提心吊胆的。” “茅台往下水道倒也倒不尽”的贵州省原省委常委、副省长王晓光,“满柜子的钱却一分也不敢花”的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赖小民„„这些曾经高高在上却最终沦为阶下囚的人物,会在后续的节目中陆续登场。看到这些人的下场,我不禁想起了一个词语——“温水煮青蛙”,他们就像青蛙一样在腐败的温水中欢快游荡,没有警觉,不知危险将近,最终难逃深陷其中无法自拔的下场。

 公权力姓公,也必须为公。只要公权力存在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国家监察是对公权力最直接、最有效的监督。我们党清醒地意识到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对权力的监督,将公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保障公权力真正服务于十四亿人民。而深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也正是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对公权力全面监督的决心和自我革命的勇气,探索出了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进行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的有效途径。

 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 观后感 近日,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纪录片《国家监察》第三集《聚焦脱贫》,展现了各级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救命钱,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更容不得动手脚。扶贫领域本应该是一片净土,却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弄虚作假,数字脱贫,更有一些动扶贫的奶酪,打扶贫资金的歪主意,搞挤占挪用、贪污、优亲厚友等问题。

 农村贫困家庭直观看到更多的是基层扶贫干部的微腐败,放任基层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会让有些扶贫干部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掉链子”,更会啃食那些在全面小康路上努力奔跑着的奋斗者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把净化扶贫环境延伸至“最后一公里”,在基层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攻坚新风尚。

 防止问题坐大,利剑永不蒙尘。蝇式腐败、优亲厚友、数据造假、入户只为填表等,看似都是小问题,实则挥霍了党的公信力和执政基

 础,深深地伤害了基层群众的利益和感情。对于基层的微腐败,放之任之,就是滋生大问题的“温床”,监督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杜绝的根本就是惩前毖后,防止小问题坐大,要保持“眼里揉不得半点砂子”的定力,寸土不让,确保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以上率下,切实利用好数据平台,把基层扶贫干部的手脚从入户只为填表、签字的形式主义“套路”中解脱出来,激励其担当作为,投入到脱贫攻坚的干事创业中来。

 执行阳光制度,畅通监督渠道。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比较薄弱,监督体系不完备,让基层扶贫的微腐败钻了空子。农村的治理需要完备农村的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无论是在村集体财产、扶贫资金的使用,还是在贫困户的评定等事务中,不能搞“一言堂”、村干部说了算,村里事务的决策应该本着共建共治共享的原则,不能“走过场”,真正让村民发挥在共同治理中的作用,让村民行使“微权利”。村民就是“末梢监督”的主体力量,严格村民监督制度,畅通村里的监督渠道,鼓励村民监督反馈问题,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提高党性觉悟,夯实思想根基。基层党建力量薄弱,村庄的党员除了村“两委”班子,还有一些年迈的留守老党员,文化程度不高,党内教育不足,党性觉悟不高,以致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虚假式”脱贫的关键原因是扶贫干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上级党组织要加强对基层党建的监督,提高基层党员的党性觉悟,建强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加强扶贫干部理想信念的教育,比如学习黄文秀等先进典型,强化攻坚责任,夯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思想根基。

 “长风破浪正当时”,脱贫攻坚胜利的曙光在前,重担在肩。在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更要一体推进基层扶贫干部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搬开全面小康路上的“绊脚石”,提高基层治理效能,还脱贫攻坚一片净土,让扶贫在阳光下运行,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篇六:《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5 篇_观《全面监督》有感

  五集电视反腐专题片《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通过张国志、赖小民、黄细飞等人的献身说法,再一次强调了监督的作用,下面是《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1 1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以党的伟大自我革命推动伟大社会革命的战略高度,对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严管理监督干部,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做好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一是把准政治要求,突出抓好政治监督。选人用人要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突出政治标准,树立政治导向,强化政治信仰,体现政治担当;要健全机制强化全过程监督,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有关事项报告、“一报告两评议”等制度,落实“凡提四必”,杜绝“带病提拔”;要通过监督引导党员干部旗帜鲜明的讲政治,补钙壮骨、强身健体,增强“四个意识”、 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树立鲜明导向,推动执行履职监督。在干部管理上也要加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情况的监督,一旦发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类的问题必须立即处理,对干部实施跟踪考核、年终考核、多维考核,量化考核标准,强化履职监督,用严管加厚爱激发干部干事创业动力,督促干部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

 三是目光转向身边,加强日常监督。干部管理也要“做实做细日常监督,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要抓在经常,严在日常,监督干部的政治作为,看是否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是否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是否把忠诚老实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要加大对干部的提醒力度和提醒频率,抓苗头抓预防,以问题导向倒逼党员干部有所作为。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2 2

  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实施事前监督。

 我们不应该就监督而监督,而是应从根源着手,把“功夫用在诗外”,做好广大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一是突出党性教育。充分利用革命教育基地,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干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不断增强理想信念、宗旨意识和政治意识。二是加强廉政教育。专门组织培训廉政建设和干部监督内容,并通过召开警示教育大会,公开曝光典型违法违纪案件,强化警示教育。三是实行谈心谈话。主要领导不定期地与干部进行谈心谈话,并及时提醒他们加强选人用人工作,以身作

 则,从严要求,不跑官要官,不优亲厚友,注重公开、公平、公正,做到经常提神醒脑,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其次,严格选拔任用程序,实施事中监督。

 一是建立了拟提拔干部任前预审制:在选拔任用干部之前,组织部门要对拟调任的人数等情况进行审核和任前预审,防止超职数配备干部、违规提高干部职级待遇等现象的发生。二是坚持考察预告制。除了听取考察对象所在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同级和下级干部的意见外,还听取其工作对象、服务对象的意见,深入了解其在工作圈、生活圈和社交圈的表现,力求使考察结果客观、真实、全面。三是建立对拟提拔干部档案审核制度。坚持对拟提拔干部实行档案查看,对不符合任职条件资格规定的坚决不任用,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四是建立干部任用提名联审制度。将提名的考察人选名单提交纪委、计生、信访、审计等部门,对其廉洁自律、计划生育、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联合审查,有效防止“带病提拔、带病上岗”。

 最后,加强干部日常管理,实施事后监督:一是公开述职考核。每年提拔的干部都要让其定期述职,接受单位内部、社会各界的监督评价,对综合考评不合格的将予以免职。二是建立提醒谈话制度。通过平时沟通谈话、提醒帮助谈话、职务调整谈话、批评诫勉谈话等方式,有效掌握干部的思想动态,对一些苗头性的问题及时提醒告诫并督促纠正,帮助干部解除思想负担和精神压力,充分体现了组织的关心和爱护。三是建立干部任期内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及时对领导干部任中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发现问题及时回访跟踪问效,并将审计结果作为提拔使用考察干部的主要依据,加强对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经常性监督。四是实行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领导干部每年都要向组织报告当年本人的婚姻变化情况、配偶及子女出国境情况、家庭主要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经商办企业情况等有关内容,自觉接受组织审核和有关部门监督。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3 3

  为了能够消除执纪审查缝隙,有效破解纪委在履行监督执纪工作中不愿、不敢、不会监督执纪的问题,进一步提高监督执纪水平。“交叉监督”可谓是一项新的创举,交叉监督通过围绕纪律监督、专项监督、问题线索收集和问题线索初核等各个方面开展,这对于执行党的“六大纪律”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十分有利,而且通过“交叉监督”会挤掉一些工作中的人情水分,真正破解熟人社会的监督困局。

 推进作风建设,监督每一名党员干部,既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也是为了保护好干部别犯错。从严从实监督干部,挤掉“人情水份”是前提,采取地区之间交叉督导,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所谓交叉督导,就是通过统筹安排,分别督导,交叉督导,除了可以避免自己检查自己。避免熟面孔、讲人情的干扰,有效克服了干部不想、不也、不愿监

 督的问题,便于发现真问题,将问题曝光出来,有效进行整改,这样能够将监督的优势最大化。

 而对于这种新模式所面临的新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地完善。也许会存在对待当地情况不了解而影响工作的开展,不配合导致巡不深、察不透等问题,相信在机制的完善下会逐步改善,打通全面从严治党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再努力。通过交叉监督,失去作风建设向更加注重实际、实效,让成效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4 4

  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扎实有效推进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推动广大干部旗帜鲜明讲政治、攻坚克难敢担当、清正廉洁知敬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不懈奋斗。

 要有知方向、笃定前行的定力。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明确了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方向,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要始终坚定地沿着这一方面奋勇前进,沉下心来干工作,心无旁鹜钻业务,不折不扣地把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重要思想体现在工作中、落实到行动上。

 要有勤思考、改革创新的勇气。做好新时代干部监督工作,要在强化同全面从严管党治吏深度融合方面下功夫,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在干部选任监督和日常监督的各个环节始终体现政治标准,突出聚焦关键少数,强化“一把手”管理监督,建立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风、管纪律的从严管理体系。干部监督工作将制度机制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建立健全和完善一系列干部监督制度办法,着力构建多维度的监督管理体系。

 要有明底线,当好表率的自觉。作为一名从事干部监督工作的组工干部,要有监督者更要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自觉加强党性修养、严守纪律规矩,坚持锻造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践跋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提高干部监督工作质量和水平。

 《国家监察》第二集观后感 5 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事关重大,历来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关注的焦点,违规用人、带病提拔等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也是最易受干部群众所诟病的主题。而约束权力的最好方式就是把权力置于阳光下,接受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同时对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予以追究。近期,《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的颁布和实施,建立刚性有力的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等再添制度砝码、再加制度利器。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是中国数千年来的用人信条;关心同志、信任

 同志,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信任是人民、党组织和上级对一个干部政治上的放心、品质上的认同、能力上的肯定和情感上的亲和,是一种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动力,是权力赋予的源头和行使的前置条件。党组织选拔任用干部,体现的正是党的信任、人民群众的重托,党员干部应倍加珍惜这份信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看待权力,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对待责任,正确履职,以推动事业发展的工作实绩回报组织的信任。

 信任不能代替监督,信任也是建立在充分了解、有力掌控、有效监督的基础之上的,绝对不是完全放任、信马由缰,也就是说,信任需要以“人人都在制度规则下行事”为前提。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些地方党员干部塌方式腐败等案例充分表明,监督是权力正确行使必不可少的保障。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千古不变的铁律。通过严格有效的监督,能够警醒权力不偏离正道、不走上歪路,从而保证权力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运行,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信任。

 制度再好,也要靠人来执行。《办法》进一步对选人用人的监督检查内容、机制、方式和责任追究等,进行了规范和完善,各职责机关和有关人员一定要学懂弄通做实,让监督走出“纸上谈兵”,充分释放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威力,严肃追责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生态。

推荐访问:《国家监察》第二集《全面监督》观后感心得体会 观后感 心得体会 第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