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长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2篇

时间:2022-12-06 08:20:09 来源:网友投稿

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2篇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振兴ー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2篇,供大家参考。

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2篇

篇一: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

文化产业 促进乡村振兴 ー一基于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思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理念,这是今后一段时期统领我国农村发展的总纲领。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还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新要求,对如何发展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新方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带头振兴乡村文化,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以激发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发展文化产业,要注重基础,筑牢文化产业的根基;注重传承,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注重引领,用文化产业培育乡风文明;注重人才,充实发展文化产业的力量。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振兴乡村文化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的总体要求,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挖掘本地特色文化,并将其转化为经济产业,本次调研通过本地史料收集、实地走访与外出考察等相结合的调研方式,深人细致开展研究。

 一、文化产业的现状 (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 ***镇综合文化站成立于 1979 年。***镇文化站站舍面积 500 平米,室外活动场所 400 平米。其中:电子阅览室 40 平米,图书室 80 平米,多功能厅 80 平米,培训室 40 平米,办公室 4 间 80 平米,其他 80 平米。剧院 1 座 1500 平米,设有宣传橱窗、板报栏,电子显示屏。文化站(农民文化官)建筑颇具气势,美观大方。106 国道穿镇而过,交通便利,文化氛围浓厚,环境优美。文化站“三室一厅”建设,各项培训、展览、体育建设设备齐全。站办图书室藏书 8500 册,报刊 10 种,书柜 12 个,大阅览桌 1 台,座椅 30 个。文化官设有排练室大厅 120 平方米,备有使各设施。诗联书画字会、民间音乐协会建有书画室和音乐室。镇区近年

 改造完成,路面十净整洁,绿化覆盖率高,设有法制宣传一条街。由文化站出版的刊物《大其育闻》获得全市优秀诗集(已出版第 10 集),步“湖北省诗肤文化镇称号。2015 年荣获“中国楹联文化镇”称号。17 年大被评为大冶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单位。镇文化站评为全镇服城市创建先进单位,2018 年获得“湖北省最美文化站”称号,在全省乡镇文化站综合排名第 12 位。

 (二)文化资源现状 ***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素有“鼓书之乡”和“山水园林城镇”之美誉。这里是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的诞生地,是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的出生地,也是著名的大冶兵暴策源地,拥有湖北省较大的 3 亿年地质史的富家山天然溶洞群、五里界东周古城遗址、原生态水南湾古民居群、柯大兴古民居群和八流古民居群。主要文化体育资原如下:

 1、红色文化。大革命时期,***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民族的独立、人民的解放,积极组织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壮怀激烈、不屈不挠、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烈士达 1000多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一曹家堍党支部,也造就了曹样仁高级将领及曹玉阶等众多革命英雄,烈士们以凡心碧血谱写了一曲曲壮美动人的赞歌。***镇有主要革命遗址 7 处,著名革命烈士故居 10 余处。其中:革命遗址主要有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故居、曹家塊村鄂东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曹家堍村“大冶兵暴”策划地旧址、曹家塊村中心县委联席会议旧址、湾龙山文化促进社遗址、富家山革命根据地、小箕山(石应高村、小箕铺村)革命烈士墓群、小箕铺村邹子言湾革命烈土墓群;著名革命花烈有:曹家堍村“辛亥革命元勋”曹亚伯以及曹壮父、曹玉阶,三角付寅公湾曹祥仁,新屋下村对梅堍湾曹稀,后畈村良才湾侯政、侯中英,用湾村

 曹振亚,叶家庄村曹大骏,八流村下徐湾徐策,石应高村石海山等。

 2、历史文化资源。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4 处(五里界东周古城遗址、老猪林新石器遗址、大谷垴旧石器遗址、水南湾明清古民居),黄石市市保单位 11 家,大冶市市保单位 4 家,是我市文物保护单位最多的乡镇。一是省保单位五里界古城遗址。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早在西周时期就存在大规模的铜矿开采和冶炼,距今已有 3000 多年,总面积近 15 万平方米,是当时鄂东南地区的第一座古城,也是春秋时期铜矿开采、冶炼、仓储转运、管理的重要场所,五里界城作为一个具有专门功能的古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冶地区是古代重要的产铜基地,在我国的矿治文化的研究中,与铜绿山古矿遗址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二是水南湾古民居和柯大兴、八流古民居村落,境内的水南湾古民居位于***镇东山山麓,水南湾古民居的“三雕”艺术精湛,木雕、砖雕、石雕,题材广泛,构图别致,寓意深刻,无不体现了先祖对子孙的教化思想,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水南湾古民居在建造中留下的动人传说,数百年来广为流传。水南湾古民居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古老建筑,全村五百余户,两千余人,依山傍水,方圆百里,闻名遐迩。

 3、民间传统文化。近年来,全镇 24 个村、2 个社区建立了 80 多支民间文艺队伍,举办了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群众文化生活十分丰富。目前,全镇有文艺人才 160 多人,诗联学会会员 200 多人,有国家级作家曹建勋、邹晓芳,其中曹茂海的《大冶兵暴》、《曹亚伯传》,石大家的《水游英雄赞》享誉省内外。全镇村村有腰鼓、秧歌和舞蹈、舞龙舞狮等文艺表演团队,村村有文艺志愿者。上世纪 80 年代,***镇曾被誉为湖北省“鼓书艺术之乡”。

 4、体育资源。***镇按照“八个一"的要求,在建设文化堂的基础上高标准建设体育广场,2015 年建成 15 家,2016 年建成 15 家,2017

 年建成 13 家,合计建成 43 家文化礼堂和体育广场。近年来全镇已建成文体广场 150 余家,成立篮球队等各类体育组织 50 多个,积极举办体育賽事活动。充分利用假日召集四邻八乡举办农民篮球友谊赛、舞龙舞狮活动和爱心接力行动等等。每達节日,热闹非凡,聚集人气,群众远离牌桌,呈现出良好的新农村新风尚。为贯彻执行《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生态休闲产业,湖北省鑫东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已投贸 4000 余万建成了 8000 多米标准健身登山步道,步道周边景点众多,环境优美,已吸引了众多登山爱好者体育锻炼、体闲旅游。鑫东登山步道与国家级登山步道父子山相连接,正在建设环父子山 8800 米绿色自行车车道,建成后将是我镇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广泛的为全市人民服务。

 二、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专业人才队伍。一是乡镇文化站建设带动力不强,镇域文化设施单一;二是缺乏高水平的文化经营人才和文化专业人才;三是老百姓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薄弱,对文化产业发展认识不到位,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文化产业規划不系统、不完整。虽然我镇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有着优秀文化所赖以生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但文化产业的定位、发展规划尚未形成。对我镇的文化产业的优势和劣势分析不透彻,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缺乏深人的探索。没有围绕文化产业进一步充分挖掘文化旅游内涵,也没有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支撑品牌来充分发挥我镇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作用,更别说引人企业投人来发展文化产。

 (三)文化产业培育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市场活カ不明显。从目前的体制和情况来看,文化事业的发展紧紧依靠镇财政的支持,而没有上级财政的支持,导致公共基础文化设施不齐全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场所等。对文化产业的开发、舞台精品艺术的打造及文化人才的激励等

 方面经费无保障,导致传承、深人挖掘整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困难重重,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四)文化产业挖掘开发不够。我镇对文化产业虽有一定的重视,但是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还远远不够,并未充分的挖掘到我镇文化的特色和精髓,导致营造的文化氛围不浓,没有“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意识,缺少思考,缺乏创新,未能大规模开发壮大经营性文化产业,商业效益没有完全显现。

 三、文化产业发展建议与对策 弘扬优秀文化资源,对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激发创业创新热情,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现实意义。

 (一)注重基础,筑牢文化产业根基。一是提高对文化资源保护的认识。在乡村振兴中,要通过教育、宣传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公众和全社会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和传承保护意识,培养公众对文化的认同,增强责任意识和保护意识,更好地发挥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二是建立并完善文化资源保护机制。对当地的自然生态保护进行长远规划,对古建筑实行保护并且完善配套设施,组织专家对当地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论证。加强管理保护,严惩破坏文化资源的行为。同时设置合理有效的专项资金,保证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三是科学制定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创建多元化投资机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推进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市场建设”等要求,认真分析我镇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我镇文化产业发展思路,指导和引领全镇文化产业发股。

 (二)注重传承,提升文化产业内涵。一是发挥民俗文化作用。积极利用优秀传统民俗文化的正能量,把传统道德束与村民自律、村组织管理有效结合起来,促进和谐稳定;使优秀民俗成为乡村公共活动的平

 台资源,在文化上有传承,在发展中有凝聚和认同;在自觉传承民风民俗的基础上发展产业,使农民在家门口致富,使乡村成为宜业 T 居的新家园。二是传承各种传统技艺。国家规定小学生在毕业的时候都必须掌握一门本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统技能,目的就在于让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要联合教育部、共青团组织规划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文化基地,组织开展传统技艺等相关实践活动,让中小学生增强文化认同感。

 三是打造文化产业品牌。依托我镇特色文化产业园,在引进相关文化项目、文旅企业的同时,培育壮大特色文化产业骨干项目,联系相关机构为我镇进行文旅景点路线规划设计,综合开发旅游资源,做好各类资源的展演、展示活动。保护好文化遗产,加大对水南湾、柯大兴、八流三大古民居修复管理和宣传推广力度,积极利用湖北师范大学鄂东古村落研究所水南湾工作站,发挥高校资源和平台推介水南湾古民居旅游资源。着力培育具有影响力的地方文化产业品牌,把文化产业融人乡村旅游之中,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

 (三)注重引领,用文化产业培育乡风文明 一是用好农村文化礼堂。充分发挥现有农村文化礼堂作用,以通俗易懂、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地方实践。围绕移风易俗、诚信建设,将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融人乡村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二是发挥党员引领作用。“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担当意识,带头培育和树立良好的家风,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带头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争当家庭文明建设的先行者,发挥旗帜引领作用,从而促进乡风更文明。

 三是发挥新乡贤作用。培育新乡贤文化,以德高望重的退休还乡官

 员、耕读故土的贤人志士、农村的优秀基层干部、家乡的道德模范和热爱家乡、反哺桑梓的企业家等“新乡贤”为楷模,加强学习和立传,形成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搭建乡贤议事平台,建立乡贤联络机制,畅通乡贤与乡村信息的互联互通,激发乡贤参与乡村振兴和新农村建设的内驱力。

 (四)注重人才,充实发展文化产业力量一是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按照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求,加快实施文化产业重点工程,推进城镇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家书屋建设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建设项目,并不断完善文化功能配套设施,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二是积极引进和培育文化人才。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人才是关键。目前,农村文化专业人才不足,文化创新、经营管理人才奇缺,树立人才是文化资源第一要素的观念,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推荐选拔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创业环境。一是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队伍建设;二是加强村级文化协管员(文物保护员)队伍建设;三是加强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四是加强乡村文化旅游队伍建设。同时,创新开展乡土文化人才队伍培训,将其纳人各级文化队伍培训计划,加强考核和管理,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五)注重特色,发展文化产业一是整合文化资源。利用文化站、文联协会、文明创建等优势和平台,充分挖掘大箕诗词、木雕石雕砖雕、水南湾石应高楚剧、湖北省重点老苏区等特色文化资源,整合鄂东南第一农村支部等红色资源、水南湾和柯大兴古民居青色资源、***鼓书等传统文化资源。对特色文化资源、红色资源、青色资源、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综合设计,构建全方位、多媒体、立体化的大宣传格局,打造本土特色文化品牌。二是壮大文化产业。立足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对接我市“一区多园”发展规划,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依托象有形艺术品雕塑等项目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打造农旅创新、文旅融合发展的特色产业示范

 点,促进工业园向特色文化产业园转变,与生态文化旅游业形成联动效应,逐步打造现代化文化魅力小镇。

篇二: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

化产业发展的调研分析 近年来, 随着我市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全市文化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产业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效益不断提高, 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据调查结果显示,20xx 年我市实现文化产业增加值 72650 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 18. 9%, 高于全市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

 文化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步显现。

 一、 20xx 年**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过去的一年, 在全市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的大环境下,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

 20xx 年, 全市实现生产总值 403. 8 亿元, 比上年增长 15. 3%, 全市人均生产总值9474 元, 比上年增长 14. 6%。

 经济总量和人均水平再上新台阶。

 其中, 文化产业的不断增长, 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推进了和谐**建设步伐。

  1、 文化产业总体情况。

 20xx 年末, **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 768 个, 个体经营户 4727 个; 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 227404 万元, 比上年增长 21. 6%, 实现增加值 72650 万元, 按可比价计算, 比上年增长 18. 9%, 超过当年 gdp 增长速度 3. 6 个百分点; 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 8%, 比上年上升 0. 3 个百分点(见表 1)。

 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对 gdp 的贡献逐步加大。

  表 1:

 20xx 年**市文化产业主要指标

 从业人员(人)

  营业收入(万元)

  增加值(万元)

  总计

 29772

 227404

 72650

 核心层

 小计

 9167

 73404

 24997

 一、 新闻服务

 16

 147

 71

 二、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3691

  43438

 10261

 三、 广播、 电视、 电影服务

 1926

 18826

 8575

 四、 文化艺术服务

 3534

 10993

 6089

  外围层

 小计

 12509

 71791

  34545

 五、 网络文化服务

 2044

 6087

 3014

 六、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6775

 48826

 21826

 七、 其他文化服务

 3690

 16878

 9705

  相关层

 小计

 8096

 82209

  13108

 八、 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5592

 37080

 10458

 九、 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2504

 45129

  2650

  2、 文化产业增加值分层发展情况。

 从文化产业组成的三个层次看:

 20xx 年, 核心层实现增加值 24997 万元, 实际增长 16. 3%, 增速较慢; 相关层实现增加值 13108 万元,实际增长 20. 6%, 增速居中; 外围层实现增加值 34545 万元, 实际增长 24. 8%, 增速最快。

 核心层、 外围层、 相关层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 34. 4:

 47. 6:

 18. 0(见图 1)。

  图 1:

 3、 文化产业增加值分行业发展情况。

 在文化产业的 9 大行业类别中, 实现增加值最多的行业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其增加值达到 21826 万元; 其次是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产品的生产, 达到 10458 万元。

 实现增加值最少的行业是新闻服务, 其增加值仅为 71 万元。

  从分行业人均增加值看, 人均增加值最高的行业是广播电影电视服务, 达到 44524 元;其次是新闻服务, 达到 44502 元。

 人均增加值最低的行业是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仅为 10582 元(见图 2)。

  图 2:

 4、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情况。

 20xx 年, **市文化产业吸纳从业人员 29772 人, 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 1. 2%。

 分层看, 核心层共有从业人员 9167 人, 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 30. 8%; 外围层共有从业人员 12509 人, 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 42%; 相关层共有从业人员 8096 人, 占全市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 27. 2%。

 核心层、 外围层、 相关层从业人员之比为 30. 8:

 42:

 27. 2。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中多数人员集中在外围层。

  分行业情况看, 从业人员最多的是文化休闲娱乐服务, 达到 6775 人, 其次是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 达到 5592 人。

 从业人员最少的行业是新闻业, 仅有16 人。

  5、 民营文化产业发展迅速。

 20xx 年, 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 55432 万元, 占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的 76. 3%, 比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占 gdp 的比重高 23. 9 个百分点。

  6、 文化消费有所增长。

 20xx 年, 全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10167 元, 比上年增长 20. 3%; 在消费支出中, 文化娱乐教育类支出为 814 元, 增长 4. 2%, 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 10. 7%。

 农民人均纯收入 3830 元, 在消费支出中, 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类支出 160 元, 占人均消费性支出总额的 5. 2%。

  二、 **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与全省、 全国的比较

 通过对 20xx 年全市文化产业的统计数据分析看出, **市的文化产业与全省、 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差距。

 20xx 年全国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2. 45%,四川为 2. 07%, **仅为 1. 8%, 分别低于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 0. 65 和 0. 27 个百分点。

  三、 **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 全市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 但产业结构仍需调整。

 20xx 年, 全市文化产业中“核心层” 、 “外围层” 、 “相关层” 实现的增加值之比为 34. 4:

 47. 6:

 18. 0, “核心层”和“相关层” 所占的比重和总量明显偏低。这与 20xx 年全国文化产业“核心层” 、“外

 围层” 、 “相关层” 增加值之比 42:

 18:

 40 相比差别较大。

 从全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看,全国文化产业发展仍以核心层为主, 这一点与**没有多大区别, 但全国文化产业的相关层很发达, 其比重占到了整个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40%, 而**文化产业的相关层仅占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 18%。

 可见, **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结构仍需调整, 特别是需要尽快采取措施, 加快**市文化产业相关层的发展。

 同时通过相关层文化的发展, 带动更多的人员就业。

  2、 **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偏低且发展不平衡。

 20xx 年, 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为 2. 44 万元, 尽管比上年增长了 18. 0%, 但仍低于 06 年全国、 全省平均水平 2. 08 万元和 0. 58 万元。

 全市文化产业人均增加值行业发展水平也不平衡, 最高行业人均增加值(广播电影电视服务)

 达到 44524 元, 是最低行业人均增加值(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的四倍多。

  3、 公有文化经济发展较慢。

 20xx 年, 全市民营文化产业增加值 55432 万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高达 76. 3%, 比上年提高了 2. 6 个百分点。

 全市公有文化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仅为 23. 7%, 比上年略有下降。

 全市公有文化经济发展缓慢。

  4、 数量多、 规模小、 品牌意识不强, 企业缺乏竞争力。

 到 20xx 年末, **市文化产业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 768 个, 个体经营户 4727 个; 全市文化产业实现业务收入 227404万元, 户均收入 41 万元, 不及成都户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其主要原因:

 一是长期以来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处于一种不鼓励、 不限制(违法经营除外)、 自由发展之中, 使企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 二是由于企业规模小, 企业的创新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受到严重的制约, 从而使企业竞争力不强。

  四、 加快**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20xx 年, **市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我们认为, 要实现**文化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 抓好人才引进与培训。

 当今时代的竞争总体来讲是人才的竞争, 随着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也暴露出了一些明显不足, 特别是对人才培养的投入力度不够,这不仅是企业的症结所在, 也是管理部门的症结所在。

 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才和管理部门人才的培养力度, 学习先进地区的经营和管理经验; 同时要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 严格考核制度, 激发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新意识。

  2、 完善政府管理体系。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

 在这次文化产业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文化产业个体经营户既没进行工商登记, 也未纳入相关部门管理, 因此, 相关部门要彻底改变资源整合不力、 条块分割严重、 协调互动性差等不利局面, 规范管理各类文化市场, 加强分析调研工作, 要认真吸取九狮旅游风景区由盛到衰的教训, 从而确保我市文化产业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

 3、 提升重点行业竞争力。

 发展文化产业, 要始终坚持“抓大促小” 、 “抓优扶弱”的方针, 建议选择关联度强、 增加值比重较大、 人均增加值较高、 行业增长速度较快、具有资源竞争优势等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点行业来发展。

 因为:

 关联度体现各个行业间投入产出的市场供需关系, 当这一行业获得先行发展之后, 会对上下游相关产业起到很强的拉动作用, 在产业链中贡献度大; 增加值体现行业创造价值的程度, 是产业贡献度的直接反映; 人均增加值高说明盈利空间大, 可以容纳更多的企业进入;

 行业增长速度快体现了市场前景好。

 从 20xx 年的发展情况看, **市文化产业中的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增加值比重较大, 广播电影电视服务人均增加值较高, 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增长速度较快,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具有关联度强和资源竞争的优势。

 建议将这些行业作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行业来抓, 以带动全市文化产业快速发展。

  4、 发展壮大劣势行业。

 从 20xx 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内部结构看, 核心层和相关层发展较慢,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核心层实现增加值 24997 万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 34. 4%; 相关层实现增加值 13108 万元, 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 18%,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 实现增加值 2650 万元,人均增加值只有 10582 元, 居九大行业中的倒数第一。

 因此, 要想壮大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实力, 必须加快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相关层的步伐, 特别是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等行业, 实现文化产业内部结构升级。

  5、 积极培育农村文化消费市场。

 如何开发和释放农村居民潜在的消费能力, 使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更好地发挥, 是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0xx 年全市城、 乡 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分别占消费性支出的 10. 7%和 5. 2%, 城镇高于农村5. 5 个百分点。

 可见, 城乡 文化消费差距明显。

 影响当前全市农村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除了与城乡 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外, 还与城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完善程度不一致有关。

 建议有关部门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发展之机, 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农村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积极培育农村文化市场, 提升农村居民的文化消费观念和水平, 尽快缩小城乡 居民文化消费差距。

 6、 拓展文化产业新的发展领域。

 在“特色文化” 方面下功夫, 促进“特色文化”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化和最佳化。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开始用打造特色文化来拉动本地的文化产业发展, 如大连、 杭州、 苏州、 南京等地。

 **是历史文化名城相对于这些城市并不缺乏特色文化。

 如**区域内独具魅力的酒文化、 旅游文化、 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等, 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内核和文化的多样性。

 这些独具特色的地方文化, 为发展**文化产业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并提供了原动力。

 深入挖掘独特的地域文化资源, 打造**的文化产业品牌, 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文化发展产业链, 是促进**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

 因此, 在“特色文化” 方面下功夫, 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 是实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科学发展、 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渠道。

  任何一项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都必须经过一段艰难的发展历程。

 令人可喜的是, 近几年来,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引导和培育下, 经过不懈努力, **市的文化产业已逐步迈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相信明年**市的文化产业一定会发展得更快更好。

推荐访问:文化产业建设方面调研 文化产业 调研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