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长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时间:2023-08-15 11:40:04 来源:网友投稿

□荆华

自“十二五”教育计划提出以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大学生既是实施“科教兴国”和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成才的关键策略。在此大时代环境,创新教育已成为各级高校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与方向。如何进一步构建出创新型育人体系,有力保障大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让学生今后能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为其今后顺利步入社会奠基,是当前各级高校需要分析探讨的重点课题。

创新、创意、创造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永恒主题,未来人才的培养核心就是创新力和创造力。党的十九大对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科技、经济、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明确指示,确定了知识型、创新型人才对国家战略目标推动的重要意义。创新型人才培养强调在融合多领域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以自主开放、实践探究为方法,有效驱动学生创新能力与创造性思维形成的教育理念。通过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可转变高校的育人方向、观念及模式。当下多数高校在教育理念上普遍存在偏离,即将重心放在培育学生实践能力、专业能力当中,其最终目标在于学生的顺利就业,在此理念下,各专业教师更加注重教学任务的达成,无法为学生构建出自由创造、自主探索的平台,限制了学生的发展上限。通过创新型教育,将教育真正面向学生、面向学生未来的发展,将教育成果导向社会,切实达到高校“以人为本”的办学目标理念。在学生发展层面,创新型教育有助于拔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已经是社会的普遍共识。通过对高校教育模式分析不难发现,其普遍将重心放在发展学生的专业能力、专业技能上,严重忽略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拓展,不重视对学生拓展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的培育,学生所具备的素养十分有限,这对学生顺利进入社会岗位造成了极大阻碍。通过创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驱动学生创新、创业行为的产生,让其具备较强的创新思维,从而保障其在今后的就业过程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教学模式传统,教师教育理念“功利化”

教育模式决定了学生的发展走向,也直接关系学生能力与素养的形成。就当下各级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情况分析来看,仍广泛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传统、固有的教育模式并未消除,“填鸭式”“满堂灌式”教学依然存在,新颖、有效的教学策略运用缺失。在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更加注重完成任务、达成教学目标,其重心在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传递,缺乏对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具备的关键品质”的培育。在传统、滞后的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也无从谈起。

(二)教学内容缺乏创新元素融入,学生专业素养单一

国家对创新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为完善我国的创新教育计划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但就部分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精神依旧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教学模式层面,专业教师对创新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深入,没有结合创新教育理念制定出和新时代需求契合的教学体系。在教学内容层面,普遍停留于教材,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延展,缺乏创新元素的融合与挖掘,从而导致学生不具备创新创业能力,专业素养也十分单一。

(三)管理模式形式化、死板化,限制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管理是高校工作的重要构成,而当下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存在严重的形式主义问题,许多管理标准都写进了规章制度当中。部分辅导员、教师在管理理念上缺乏创新性,依赖于规章制度,严格、单调地根据规章制度办事,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实际需求,照本宣科、不切实际,不具备灵活性、创新性。机械的管理制度禁锢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也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空间。根据对2019 年西北一所高校333 名在校学生的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存在“观念固化”“从众心理严重”“缺乏冒险精神”等,其中有32.3%的学生认为自己“精神饱满”,38%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进取精神”,仅有20.5%的学生认为“自己敢于突破固有观念、敢于创新”。这充分反映出管理方法导致学生的心理、认知存在的问题,大多数学生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匮乏,做事过于严谨、被动。

(一)创新高校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系

管理模式和体系是学生创新能力与精神形成的关键一环。从近些年高校的发展情况来看,许多管理者的管理思想较为陈旧,在教育管理中缺乏创新意识,管理理念仍是以规章制度为主,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违背了创新教育理念的宗旨。由此,构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创新管理理念、优化管理体系入手。高校现阶段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明确管理方向,把握学生发展的命脉。高校不能为提高管理效益就局限于机械化、模式化的管理泥沼,不能对学生思想、行为产生过多束缚,在已有的基本学生管理规范的基础上,同样需要关注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等多个角度,以此为基石和方向展开管理工作。只有管理形式的“放宽”,才能让学生具备更加广阔的创新环境与空间。

(二)更新教师教育观念,明确育人目标

要想构建出全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师观念的更新与教学目标定位的明确是重心。高校各专业教师务必具备一定责任意识,明确专业教学的方向,意识到创新教育对学生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的巨大意义,及时走出固化的教学思维,将“一言堂”的教学状态转变为“学生课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创设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给予学生更多的自我探究空间、自主动手空间。在教学中,教师不应按自身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非常不利,而是要能允许学生质疑,突破常规。教师不能在课堂中处于绝对权威性地位,以免让学生丧失质疑欲望和精神,从而限制其创造性才能,而是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提问和质疑空间,让学生尽可能迸发出新的思路和观点。

(三)创新传统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法

在创新教育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已经不再适应于时代需求。高校要想真正实现创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其核心任务就是创新教育模式、改革教学方法。在时代的高速发展下,合作教学、启发式教学、项目教学、任务教学等多种教学策略取得了广泛运用,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指明了方向。为构建出优质的创新型教育体系,实现学生的多维度发展,教学模式的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如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创新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合作学习”模式,通过“合作学习共同体”的构建,给予学生自主创新、合作探究的空间,在此模式下,学生能够通过同学之间的讨论、分析展开自主探究,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并迸发出新的思路和观点。同样,为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教师也可以采取项目驱动教学,让学生在项目中探究、实践,脱离教师的束缚,给予学生更多创新的空间。

(四)重视创新元素融入,促使学生多维发展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作为首要指导理念,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构成全新的双创人才培养体系。只有把握核心教育理念,才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最终形成一个能真正服务于学生社会成长的连续体。在课程教学中,教师除去改革教学模式外,也要经常性融入创新元素,突破固有知识面,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多角度思考,用“敢于求异”的思维引导学生。学校也要立足于社会,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全面调研,对其需求进行准确定位,从而制定出专业改革的根本发展方向,整合教育内容,构建出职业素养、专业核心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五)加强产教融合,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

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是当代高校教育体系改革的重心。通过秉持“以学生发展为导向”的指导理念,构建出理论实践为一体的现代教育体系,从而达到培养创新型、技术型、应用型人才的高级教育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改革育人体系已经刻不容缓。高校要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即以教育教学为核心的产学协同育人。在秉持互惠共赢的原则之下,高校深入联合企业,加强两者的资源互通、人才流通,实现协同发展。校内要积极开辟实践训练基地,形成“校中企”或者“企中校”的产教融合格局。其中,“校中企”主要由学校承担管理职责,组织学生进行专业课程实习和实训,而其培训职责则需要交由企业专业人员或者校内专业骨干教师承担。而“企中校”则交由企业主导,负责对即将毕业的专业学生进行综合培训、实习,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空间、创新空间,助力学生的综合能力取得迅速发展。

(六)重视创造性学风建设,打造人才培养环境

环境对于人才的培养有着决定性影响,一个良好、具备创造性的环境能够有效激发人的创造欲望,挖掘其创造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驱动其创造能力的形成。由此,高校务必精确而深刻地意识到这一点,重视创造性学风的构建。在教师与学生层面,要重视对等、民主关系的建设,两者相互尊重,能够相互容纳、支持观点与观念,具备更具开放性的校园环境,避免教师过于干预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从而遏制其创造性思维的产生。教师也要经常性邀请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课题研究当中,集思广益,在项目中相互促进、分享意见,从而给予学生更多的创造性空间,增强其创新意识。在校园层面,要重视创新型环境打造,在校园公众号、校园标志上融合创新元素,在标志性建筑上贴上相关创新标语、语录,让学生全身心融入创新型学习氛围当中。学校也需要定期邀请一些各专业知名专家、教授参与讲座,为学生讲解科技前沿知识,解剖科学前沿问题,让学生广泛开阔思维。同样,针对部分学生创造性动力缺失的现状,学校也需要建立相关的鼓励、助学机制,如打造大学生创新基金会、设立科技创新奖,鼓励每一位学生的创新成果,为学生的创新提供资金、信息及资源的支持,确保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最大限度激发。

(七)吸纳优质教师,构建创新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重要引导者,学生的成长成才与教师的观念、能力、素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促使创新型育人模式的构建,高校务必构建出一支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素养的教师队伍,给予教师群体更好的待遇,吸纳更多具备创新思维的年轻从教者。在优秀教师队伍的构建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各专业教师的培训,纠正部分教师陈旧的教师管理理念,并要积极组织校本研修,研究专业发展,研究教育方向,研究如何创新教育体系。在教师自身层面,为承担其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担,教师务必保障教育事业的前瞻性及先进性,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及教学途径。除去传递学生必需的专业知识之外,也要重视学生包括抗压能力、创新能力及创业能力的培育。教师不能局限于课本中的相关知识结构中,要积极走进企业,接轨于企业工作的具体需求,积累经验,以此实现精准化教育教学。只有教师的教育目标定位明确,知识素养、专业素养及创新精神足够丰富,才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辅导学生,也才能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打下有力基础。

知识经济及科技时代的到来对当代高校的教育提出了更高和更为严峻的要求,培育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重中之重。高校必须深刻意识到时代的变化,接轨于时代前沿,及时走出固有、传统的育人模式,通过创新管理理念、改革教育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创新空间,构建出多元化、开放性、现代化课程教学体系,既保障学生能够有效汲取专业知识,也能在无形中促使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最终培养出一批高水准的新一代大学生。

猜你喜欢创新型创新能力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学生学习报(2022年14期)2022-04-15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中国市场(2021年34期)2021-08-29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上海建材(2020年12期)2020-12-31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推荐访问:创新 高校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