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长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思想汇报 自查报告 工作汇报 整改报告 策划方案 教案设计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优秀范文 >

张喜奎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经验*

时间:2023-09-11 11:15:03 来源:网友投稿

林帅,张喜奎

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福建 福州 350003

肾性水肿首发于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头面,继而发展至下肢、脚踝,甚者可波及全身,多伴见蛋白尿、血尿、高血压、贫血等,重者可引起胸腔积液、腹水、心力衰竭、肺水肿等急危重症[1]。目前,西医治疗以原发病的系统治疗结合容量评估后的液体管理为主,但存在顽固性水肿及长期服药导致的其他不良反应等[2]。张喜奎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伤寒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从医40余载,对肾性水肿有独特见解,著有《肾脏病六经辨治》[3]一书。笔者有幸伺诊,现将张喜奎教授运用扶阳法治疗肾性水肿经验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肾性水肿属中医学“水肿”“水气病”等范畴,《素问·经脉别论》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4]。”从中医的角度描述了水液的生理过程,水谷饮食经由胃、脾、肺、肾、膀胱诸脏腑合作,化为津液、精微,随人体气机升降,沿三焦水道输布,散及周身,形成循环。各环节出现异常,均可导致水液不循常道,内潴脏腑,外留于肌表、经络、四末,发为水气诸病。《景岳全书·肿胀》言:“凡水肿等病症,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盖水为至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今肺虚则气不化精而化水,脾虚则土不制水而反克,肾虚则水无所主而妄行[5]。”进一步解释了水肿的病机,并强调了肺、脾、肾三脏在此循环中的主导地位。《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4]。”《难经·六十六难》云:“三焦者,元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五脏六腑[8]。”强调了三焦通行阳气,通调水道的功能,其与各脏腑协作,方可保证水液正常运化。综上所述,水肿之病机,分而言之,肺、脾、肾三脏各有所主;合而言之,则多由火气衰微,三焦阳气不化,水道不通,水邪留滞所致。

张喜奎教授认为,肾性水肿同时具有肾脏疾病的病机特征,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阴阳失衡是本质。《素问·评热病论》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疾病的内因对于是否发病及转归起了决定性作用。外因作用于人体后,将根据患者正气强弱和内部固邪特征,发生不同性质的病变,从而表现出疾病的不同证型。湿为阴邪,水湿同类,易伤阳气,故肾性水肿多表现为阴偏盛、阳偏衰的失衡状态。(2)实邪内蕴贯穿始终。实邪指有形之邪,包括水湿、痰饮、热毒、溺浊、瘀血等。在肾脏疾病发病之前,人体内部已有固邪深伏,它是疾病形成的先决条件。在既病之后,脏腑功能失常,内生邪气,继而影响体内气机运转;而所生之邪痼留,易化热生毒留瘀,进一步损伤脏腑功能,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在肾性水肿中则多见痰饮、血瘀、浊毒等。

就阴阳而言,因于气虚阳虚者,寒滞血行,血瘀内生,湿瘀互结,又可郁而化热,而见本寒标热;因于阴虚者,其本为热,而水湿之阴邪损伤阳气,外寒乘虚而入,乃见本热标寒,从而出现寒热错杂的局面。就实邪而言,湿邪固存,水湿痰饮四者同源异流,常相互转化,产生阴寒性质的病理产物,故总体多见阴实;寒性收引,气机壅塞,交通不利,体内正邪交争无法统一,某一部分寒阻气郁化热,某一部分尚未化热,或寒化痰饮,故可出现机体各部寒热不一的症状。因此,在治疗肾性水肿时,需注意其本虚标实、寒热错杂的病机特点,分清虚实、寒热的多寡,以确立相应的治法。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类经附翼·求正录》曰:“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6]。”强调阳气对人体的重要性。《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阳生阴长,阳杀阴藏。”说明阴阳二气之间存在“阳主阴从”的关系。张仲景也十分重视扶助人体阳气,其所创立六经辨证体系根据人体阳气状况,将疾病分为三阳病与三阴病阶段:当阳气功能受阻时,疾病仍处于三阳,恢复其功用即可,此时以通扶阳气为主;当阳气受损,无力抗邪,则病入三阴,当需温扶阳气,补其不足[7]。因此,不论是养生还是疾病的防治,皆可从扶阳着手。

扶阳法作为中医重阳思想的体现,其认为阳气在机体中起主导作用,一切能帮助、保护、调节、治理阳气使机体恢复常态的方法均可称为扶阳法[8]。扶阳之内涵包括温阳、通阳、潜阳等,临床常见以下几种情况:(1)感受风寒湿等实邪,内伤七情或痰饮、水湿、血瘀等病理产物阻滞,致气机不畅,阳气阻遏,此时病性偏实,当以祛邪通阳为基本大法,对症结合温散、除湿、化痰、理气、活血等法;(2)病久伤正或素体本虚,虚不御邪,病性多本虚标实,需以温阳扶正为基本,兼以祛邪;(3)当阴阳进一步亏损,真阴不足,无以制阳,而见阴虚阳亢或真阳不足,阴盛格阳,而见虚阳浮越时,当以潜阳固本为基本大法,对证予以滋阴潜阳或温阳固本药物。

3.1 风束太阳,表气郁闭证可先有发热恶寒,咽痛咳嗽等表证,继而出现眼睑浮肿,迅速遍及四肢及全身,舌质淡红,苔薄白或黄,脉浮。辨证要点:起病急,存在感受外邪的诱因,继而出现水肿。病机分析:风邪外袭太阳,营卫不和,卫阳郁遏,故见发热恶寒;肺合皮毛,表气郁闭,内干于肺,肺失宣降,故见咳嗽诸症;肺气失降,津液不得下行,泛溢肌表,故见水肿;风为阳邪,易袭阳位,善行数变,故水肿始于头面,继则迅速波及周身。治以解表通阳、利水消肿,方拟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合五苓散加减。需注意,本证常见于急性肾脏病或慢性肾脏病急性发作期,由于患者体质及感邪性质不同,邪气侵袭太阳后,其证又可分为太阳中风、太阳伤寒、太阳温病、太阳表虚证,应随证选用主方,再合以通阳行水之法。

3.2 风束太阳,湿阻膀胱证症见发热恶寒,咳嗽气急,全身水肿,口渴,小便不利,苔白,脉浮或滑。辨证要点:水肿明显兼有小便不利。病机分析:风邪外袭,正邪交争,营卫不和,故见发热恶寒;风水之气内犯肺腑,故见咳嗽气急。太阳表邪未解,循经入里,内有膀胱固邪深伏,内外相招,致膀胱气化不利,水道不畅,外溢肌肤,故见水肿,小便不利;膀胱津气不化,口咽失濡,故口渴。治以通阳化气、利水消肿,方拟五苓散加减。需注意,当出现尿频、尿急、尿痛、尿血等症状时,要考虑是否存在湿郁化热,灼伤血络之证;若为膀胱湿热,可予五苓散去桂枝合八正散加减,以清利膀胱湿热。

3.3 邪阻少阳,三焦不利证症见水肿,口苦咽干,往来寒热,胸闷,恶心呕吐,纳差,小便不利,苔腻,脉沉弦。辨证要点:少阳症状繁多,当遵仲景之旨“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故要着眼于能反映少阳病机的证候。病机分析:邪气侵犯少阳,枢机不利,阳气通行不畅,故见往来寒热。少阳三焦不利,决渎无权,致水邪内停,泛溢肌肤,故见水肿,小便不利。少阳胆火内郁,上犯清窍,故见口苦、咽干。少阳经气不利,木郁乘土,干犯脾胃,故见胸闷,恶心呕吐,纳差。治以和解少阳、通利三焦,方拟柴苓汤加减。需注意,少阳三焦为水火升降之道,少阳枢机不利时,症状可兼见不同程度的寒象、热象,临证需谨守病机,在此基础上进行加减,以治其本,而非见一证换一方;待枢机通利,少阳证罢,可再改他方进一步调整。

3.4 太阴脾虚,气虚水停证症见水肿,下半身为著,面色萎黄,身困乏力,纳差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弦而迟。辨证要点:病入太阴,阳气已虚,故本证可见肺脾两虚症状,气虚、阳虚皆可见。病机分析:太阴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内停,其性趋下,故见水肿,以下肢为甚;水湿下渗大肠,清浊不分,故见便溏;湿困脾阳,阳气不舒,而见病情缠绵。脾运不足,胃不受纳,气血生化乏源,四肢百骸不得濡养,周身气机无以充畅,故见身困乏力、面色萎黄。治以温阳/益气健脾、行气利水,阳虚者可拟实脾饮加减;气虚者可拟参苓白术散加黄芪。需注意,本证多为慢性肾脏病或急性肾脏病缓解期,此时以虚象多见,法当补益,但不可忽略内生实邪,如痰饮、血瘀、溺毒等,治宜攻补兼施。

3.5 少阴寒化,命门火衰证症见全身水肿,下肢肿甚,按之凹陷,形寒肢冷,腰膝酸重,心悸,喘息不得平卧,小便不利或清长,夜尿多,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脉沉细。辨证要点:肾阳虚证较明显,如畏寒、四肢不温并见水湿泛溢等。病机分析:少阴寒化,肾阳不足,气不化津,水气泛溢周身,故见水肿;命门火衰,不能温煦机体,故见畏寒肢冷;水气凌心射肺,可见心悸、喘息不得卧。肾府失濡,经脉失养,故见腰膝酸重。膀胱气化失常,关门失约,故见小便异常。肾阳不温,脾阳失运,水液下渗肠间,故见便溏。治宜温阳益火、利水消肿,方拟真武汤加减。需注意,本证病情较重,尤其是少阴寒化证,由于肾脏疾病的特殊性,此期易出现太阴少阴并病或少阴阴阳两虚证,当尽早治疗,扭转病程,以防变证。

3.6 少阴热化,阴虚水结证症见眼睑及下肢浮肿,头晕,耳鸣,口干口苦,颜面潮热,五心烦热,小便不利,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沉细。辨证要点:本证以明显的阴虚火旺为特征。证候分析:可因素体阴虚,或病在三阳过用渗利之品,或病在太阴过用温热药,损伤肾阴,肾阴不足,肾阳失其化源,水液无以气化,故水肿;肾关不利,开阖失司,故见小便不利。阴虚火旺,虚火内灼,故见口干苦,五心烦热,颜面潮热。水不涵木,阴不制阳,肝阳上亢,扰动清窍,故头晕耳鸣。治以滋阴降火、利水消肿,方拟猪苓汤或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加减。需注意,本证常见于足量激素治疗,水肿未消,反因激素耗伤肾阴而见阴虚水停;上述二方适用于阴虚较轻、水停较重者,若阴虚火旺较重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3.7 利湿贯穿始终肾脏疾病临床表现各异,病机复杂多变,在辨证基础上还需注意其“湿邪固存”的病理特点。当水溢肌肤,发为水肿时,扶阳利水必不会忘;若湿阻于内,浸渍脏腑经络时,水肿不显,仍当加入淡渗利湿之品,通利下焦,予邪以出路。傅晓骏教授认为,湿浊既是肾性水肿的病理产物,亦是重要发病因素,湿浊内阻影响脾肾气化,必将导致水液潴留,引起水肿。故临证时应根据脏腑虚损的程度,以及寒、热、瘀、毒等不同病邪性质,灵活使用利水渗湿法[9]。巴元明教授亦认同湿邪在本病中的主导地位,对此总结性地提出“宣通水道、利湿泄浊、消畅三焦、补实正气”等治水四法,以应对不同阶段的肾性水肿[10]。

3.8 扶阳不忘护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病水液,澄彻清冷,皆属于寒”,水湿之邪,易伤阳气,临证当以扶阳为主,此前文已详述;但究其本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致生理之水变为病理之邪,而湿邪不祛,又会阻碍脏腑正常运化水液,形成恶性循环;医源性阴伤亦不可忽略,西药利尿剂及激素治疗水肿易损伤阴液,中药行气温阳过甚或利水不当也会损耗津液,故水肿患者多存在阴液的相对或绝对不足。

张喜奎教授认为,糖尿病肾病相关水肿,病机总属阴虚为本,且以肾阴亏虚为主,故临床常见阴虚水停之水肿;肾阴亏耗,其体不足,其用不展,肾失气化,故致水液内停,故张喜奎教授在治疗肾性水肿时,常佐以补阴药物,如石斛、墨旱莲、女贞子等,一则补其体以助其用,二则防止病程进展,进一步损耗阴液[11]。肾病综合征患者使用足量激素治疗过程中,常见阴虚火旺表现,魏晓颖[12]研究发现,采取滋阴清热法可明显缓解症状、体征,同时可拮抗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的下降;孙伟教授认为,在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的过程中,药源性的“阴虚阳亢”表现明显,故“阴中求阳”应贯穿始终,初期以清解热毒为主,中后期则以滋阴清热或阴阳双补为主[13]。正如《景岳全书》所曰:“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在治疗肾性水肿的过程中,除了顾护阳气,亦需注重阴液,此亦为张仲景临证“存津液”之理念。

3.9 久病不忘化瘀《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曰:“血不利则为水[14]”,《血证论》也指出:“瘀血者,未尝不病水;病水者,未尝不病血[15]。”血水同源,瘀血内阻常导致水肿难消,而久病水肿常致瘀血内生。对于慢性肾脏疾病,一则正虚贯穿始终,气虚则统血无权,血溢脉外,发为瘀血;或阳虚生寒,寒滞血运,或阴虚生热,热劫津液,血液浓稠,皆可致血行不畅而生瘀血。二则实邪久留,湿邪久郁,阻碍气血运行,脉络不通,积而生瘀;久病生热化毒,损伤阴络,加之毒邪壅遏气机升降,皆可加重瘀血。少量瘀血可被机体代偿,若瘀血量大或正虚无力祛瘀,则生瘀毒,损伤脏腑经络,甚则发生变证。国医大师张大宁认为,肾性水肿以肾虚血瘀、水湿内蕴为基本病机,治疗以补肾活血为根本大法[16]。国医大师张学文认为,顽固性水肿多伴有瘀血症状,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合用活血祛瘀法可取良效[17]。故对于慢性肾脏病、顽固性水肿的治疗中,恰当地使用活血化瘀药可提高疗效。

张某某,男,42岁,2019年9月21日初诊。主诉:双下肢反复水肿3年,再发10余日。病史:患者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水肿,伴尿检异常,于外院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经治疗后症状缓解,此后间断出现下肢水肿。10 d前外感后再次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颗粒管型(+)。今为求中医治疗,遂前来求诊。症见:双下肢水肿,胃胀,嗳气,口苦,咽痛,恶寒,小便少,舌尖红苔薄白,脉弦稍数。中医诊断:水肿,少阳三焦湿阻证。西医诊断:慢性肾小球肾炎。治法:和解少阳、清热利湿。方拟柴苓汤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药物组成:柴胡12 g,黄芩 12 g,人参12 g,姜半夏12 g,桂枝9 g,茯苓15 g,猪苓15 g,泽泻12 g,大腹皮12 g,麻黄9 g,连翘12 g,桑白皮12 g,赤小豆12 g。7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饭后40 min温服。

2019年9月28日二诊:下肢水肿较前减轻,时有腰酸,夜尿每晚2~3次,身困,舌淡苔白,脉沉。上方加桑寄生12 g,芡实15 g。续服7剂后,患者水肿消退,余症悉缓,复查尿常规示:尿蛋白(+),红细胞(+)。后继续守法随证加减调治月余,水肿未再复发,诸症悉除。

按语:该患者反复水肿,病机为脾肾亏虚,而水湿之邪痼留。本次新感外邪,肺为之所扰,加之脾肾素虚,水液失运而滞于三焦,少阳枢机不利乃发诸症。三焦不利,决渎无权,致水液不循常道而泛溢肌肤,故见肢肿、小便少。肝胆失泄,胆火郁冲,则见口苦、咽痛。中焦斡旋失司,脾失健运,胃失受纳,故见胃胀、嗳气。余邪未除,卫气被遏,表气不利,不能温分肉,故见恶寒。

方中柴胡苦平,可通三焦郁滞之气机;黄芩苦寒,可泄三焦肝胆之郁热,二药合用,和解少阳,清泄肝胆,通利三焦,则小便通调,水液复运;姜半夏燥湿化痰,降逆和胃;人参大补元气,健脾益肺,可助气水调运。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桂枝辛温解表,通阳化气,助力水行;茯苓、泽泻、猪苓淡渗利湿,使水饮从下而走,则事半功倍。大腹皮一可行气以利水消肿;二可下气以宽中和胃,亦为对标之举。麻黄辛散表邪,开提肺气,以利水之上源,桑白皮肃降肺气通调水道,如此肺之治节可复,则津液得以畅行,正所谓“肺气清肃,则水自下趋”。风水内结,郁而化热,故以连翘、赤小豆清热解毒,利湿消肿。仲景原方用连轺,为连翘根,凡古方中用连轺者,今可以连翘代之[18]。全方合用,则上焦得通,余邪从外而解,枢机复利,水湿从下而化,则水肿自消。二诊患者水肿减轻,然腰酸、夜尿多,为肾虚之象,故宗上方加桑寄生、芡实益肾固精。继续守法随证加减调治月余,水肿未再复发,诸症悉除。

水肿一病,分而言之,肺脾肾三脏各有所主;合而言之,则多由火气衰微,三焦阳气不化、水道不通所致,治疗上以扶阳利水为基本治法。而肾性水肿在此基础上,以肾脏阴阳失衡为本,实邪贯穿始终,治当求本溯源。临床肾性水肿病人因机复杂,表现不一,上述证候常相兼出现,无法一一列举,故临证之时,应据患者表现不同,评估正虚与邪实的程度,灵活加减,随证治之。

猜你喜欢扶阳肾性水液刘光珍治疗肾性蛋白尿临床经验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9期)2021-11-20付滨治疗肾性蛋白尿经验及验案举隅中国民间疗法(2021年18期)2021-11-02背后七颠百病消保健与生活(2021年18期)2021-09-17两对穴让人体“下水道”畅通无阻家庭医学(2019年6期)2019-06-27饮水饮食科学(2016年3期)2016-07-04中医脾主运化水液理论与水通道蛋白的关系发微环球中医药(2016年10期)2016-03-10特拉唑嗪联合贝那普利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观察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从人体阴阳本体结构谈扶阳派唐农教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经验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5年2期)2015-07-31从共振原理看扶阳理论的治病机理及其对血管性痴呆的解读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4年2期)2014-11-071例糖尿病合并肾性高血压患者的药学服务中国合理用药探索(2014年11期)2014-03-11

推荐访问:水肿 法治 经验